又到了孩子們快開學的日子了。小時候,每到這個時節(jié),大人們都要給孩子們用廢舊的掛歷,包裝成精美的書皮。這樣,新學期發(fā)下來的那些還帶著墨香的新書寶寶們就不會被“蹂躪”壞了,至少可以“存活”到學期結束。
書皮的包法,一開始在老師的“統(tǒng)一要求”下,必須是有圖案的一面朝里面,外皮必須是白色的那面,然后讓家長在白白的書皮上寫好課本名稱、自己的班級、姓名。大人們說,這樣好,不但統(tǒng)一、干凈,還省得那些花里胡哨地書皮讓孩子們分神,不好好學習。
后來,看著全班“白茫?!币黄臅?,太沒有個性了,就開始有同學做起來了“小動作”:在包書皮時,四個角的地方向外折三折,然后再反方向對折過去。如此一來,書的四個角就會顯示出原來在掛歷里面五顏六色的圖案了。在白白的書皮掩映下,小巧、五彩繽紛的四角顯得格外的精致,自然引來同學們羨慕的目光。當然,投來羨慕目光的,還有同桌的“她”……
再到后來,舊掛歷又有了它新的“用武之地”。80-90年代的日子里,一部電視劇很快就能風靡大街小巷,不知道是從那部影視劇里“舶來品”,人們開始又用舊掛歷編起門簾來。仿佛一夜之間,鄰里四方都用上了這種某某電視劇“同款”的門簾。它的具體做法,比起包書皮來,增加了一定難度。需要先將掛歷裁成大小相同的紙條,確切的說是一個很長的銳角三角形,即有一邊是方形,逐漸收窄,最后一端則呈現非常銳利的角。還要準備幾盒曲別針,將每個曲別針對折,彎成兩頭帶鉤、中間細長的形狀。之后,就開始了漫長的“編制”過程:將裁好的掛歷條最寬處開始串進曲別針彎成的“夾子”里,然后緊緊地、一圈一圈地纏繞起來,直到掛歷條最末端那尖尖的部位,最后用漿糊粘好、收口。這樣,一個兩頭尖尖、中間鼓鼓的“小紡錘”、“大棗核”就大功告成了。如此這般,再將每個“小紡錘”用曲別針預留的彎口,一個接一個地“并聯”起來,一長串的門簾就初現雛形了。因為掛歷的顏色不同,“搓”出來的每個小“紡錘”花紋自然也不同,像燈籠似的串在一起,倒也不乏一道獨特的“風景”。
說來簡單,這是需要很費時間和考驗耐力的事情,一個門簾往往需要熟練工一個多星期的功夫,手上磨出了水泡也是常事。但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、電視只有那么2-3個頻道的年代里,人們還是愿意樂此不疲地、認真地做著這樣簡單而重復的事情,倒也怡然自得。
如今的生活節(jié)奏太快了,快到我們生活已經在“山的那頭”,而心靈還在“山的這頭”……
掛歷早已退出了人們的視野,孩子們的書皮已經換成了書皮專用牛皮紙,而且是所有折角、折痕都為你事先裁好、預留出來的了,簡單到如同泡方便面一般。門簾,也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,更再不會又人愿意花這么長的時間去自制了。
也許,這是時代的進步,那些日子將一去不復返。但和那些年我們用過的舊掛歷一樣的黑白記憶,必將成為那個年代走來的人們最美好、最淳樸的懷念。
主辦單位:中國電力發(fā)展促進會 網站運營:北京中電創(chuàng)智科技有限公司 國網信通億力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銷售熱線:400-007-1585
項目合作:400-007-1585 投稿:63413737 傳真:010-58689040 投稿郵箱:yaoguisheng@chinapower.com.cn
《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與信息服務業(yè)務經營許可證 》編號:京ICP證140522號 京ICP備14013100號 京公安備11010602010147號
又到了孩子們快開學的日子了。小時候,每到這個時節(jié),大人們都要給孩子們用廢舊的掛歷,包裝成精美的書皮。這樣,新學期發(fā)下來的那些還帶著墨香的新書寶寶們就不會被“蹂躪”壞了,至少可以“存活”到學期結束。
書皮的包法,一開始在老師的“統(tǒng)一要求”下,必須是有圖案的一面朝里面,外皮必須是白色的那面,然后讓家長在白白的書皮上寫好課本名稱、自己的班級、姓名。大人們說,這樣好,不但統(tǒng)一、干凈,還省得那些花里胡哨地書皮讓孩子們分神,不好好學習。
后來,看著全班“白茫?!币黄臅ぃ珱]有個性了,就開始有同學做起來了“小動作”:在包書皮時,四個角的地方向外折三折,然后再反方向對折過去。如此一來,書的四個角就會顯示出原來在掛歷里面五顏六色的圖案了。在白白的書皮掩映下,小巧、五彩繽紛的四角顯得格外的精致,自然引來同學們羨慕的目光。當然,投來羨慕目光的,還有同桌的“她”……
再到后來,舊掛歷又有了它新的“用武之地”。80-90年代的日子里,一部電視劇很快就能風靡大街小巷,不知道是從那部影視劇里“舶來品”,人們開始又用舊掛歷編起門簾來。仿佛一夜之間,鄰里四方都用上了這種某某電視劇“同款”的門簾。它的具體做法,比起包書皮來,增加了一定難度。需要先將掛歷裁成大小相同的紙條,確切的說是一個很長的銳角三角形,即有一邊是方形,逐漸收窄,最后一端則呈現非常銳利的角。還要準備幾盒曲別針,將每個曲別針對折,彎成兩頭帶鉤、中間細長的形狀。之后,就開始了漫長的“編制”過程:將裁好的掛歷條最寬處開始串進曲別針彎成的“夾子”里,然后緊緊地、一圈一圈地纏繞起來,直到掛歷條最末端那尖尖的部位,最后用漿糊粘好、收口。這樣,一個兩頭尖尖、中間鼓鼓的“小紡錘”、“大棗核”就大功告成了。如此這般,再將每個“小紡錘”用曲別針預留的彎口,一個接一個地“并聯”起來,一長串的門簾就初現雛形了。因為掛歷的顏色不同,“搓”出來的每個小“紡錘”花紋自然也不同,像燈籠似的串在一起,倒也不乏一道獨特的“風景”。
說來簡單,這是需要很費時間和考驗耐力的事情,一個門簾往往需要熟練工一個多星期的功夫,手上磨出了水泡也是常事。但在那個沒有智能手機、電視只有那么2-3個頻道的年代里,人們還是愿意樂此不疲地、認真地做著這樣簡單而重復的事情,倒也怡然自得。
如今的生活節(jié)奏太快了,快到我們生活已經在“山的那頭”,而心靈還在“山的這頭”……
掛歷早已退出了人們的視野,孩子們的書皮已經換成了書皮專用牛皮紙,而且是所有折角、折痕都為你事先裁好、預留出來的了,簡單到如同泡方便面一般。門簾,也漸漸消失在人們的記憶中,更再不會又人愿意花這么長的時間去自制了。
也許,這是時代的進步,那些日子將一去不復返。但和那些年我們用過的舊掛歷一樣的黑白記憶,必將成為那個年代走來的人們最美好、最淳樸的懷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