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悉,上個月印度外長蘇杰生曾發(fā)表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講話,他稱“印度的崛起在世界上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,只有中國的崛起可與之相比”,且中印兩國必須有一些相互尊重、體諒和維護利益,這樣才能成為兩國關系的基礎。說這段話的同時,蘇杰生正在要求印度國內擺脫過去“盲目效仿中國”的發(fā)展模式,而是要獨立探索出一條“印度制造”的產業(yè)化道路,才能有利于他們的崛起。
但與此同時,印度商業(yè)部門仍然在積極排斥中國各項優(yōu)勢商品輸入。中國在全球太陽能光伏領域占據行業(yè)前茅,生產的電池板、零部件等各種產品均有很高的競爭優(yōu)勢。自從中國光伏產品(或是中國國產零件組成的上游產品)進入印度后,印度本土企業(yè)迅速失去競爭力。所以去年4月開始,莫迪宣布對從中國及東南亞等國進口的光伏組件、光伏電池分別征收40%和25%的“超額稅款”。顯然單方面使用這種變相制裁方式,顯示了其“極端排斥”中國光伏產業(yè)鏈的立場。
9日路透社引述三名消息人士的話稱,印度在光伏領域和中國的對抗可能已經“頂不住了”,將被迫采取緩解措施。新能源部門目前已經向新德里遞交方案,要求印財政部批準其削減光伏板進口稅并降至20%(仍是高水平)。且當下印度不得不考慮松綁對光伏產品的管控,尤其是對中國產品進口“網開一面”準許其以較低關稅價格進入市場;當然這并不是莫迪好心而為之,是他們的內需結構確實出麻煩了。
根據相關數據顯示,印度市場對中國光伏電池板非常依賴,在高額關稅施加前的兩年時間里,印國內累計進口光伏板總價值高達30億美元,其中92%來自中國。在禁令發(fā)布后不到一年時間,印度出現的第一個大問題就是國內生產力根本不夠;例如去年莫迪要求光伏累計裝機量達到100吉瓦,印度國產能力只有15%左右,即使一塊電池板都不出口,剩下的巨大空白無處填補;其二是印度光伏產業(yè)的產業(yè)鏈不完整,很大程度上要靠中國生產的光伏產品部件組裝;所以即使中國的產品即使在加稅之后,印度企業(yè)也必須要“咬牙”來購買,最后還是他們自己承擔了這些成本,相當于變相制裁了自身。
值得一提的還有,有行業(yè)人士對記者分析,印度當前是被形勢所迫而非情愿“網開一面”,所以即使未來對中國光伏產業(yè)的關稅戰(zhàn)暫時認輸,也不代表他們會放過中國企業(yè)。對此也有評論稱:“印度還有一些廣為人知的手段,例如超額罰款和各種‘增補稅’給中國出口產業(yè)找麻煩;所以當前很多光伏企業(yè)遠赴印度建廠前景很不樂觀,現在他們很大程度上不是尋求和中國平等合作貿易而是要‘超越和代替’中國的產業(yè)鏈地位,這是非常狹隘的思想。”
評論